2)第221章 朝廷议计 救灾之法_红楼:庶子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余者诸位臣工,若家中宽裕些的,也不妨慷慨解囊。

  朕不求诸位毁家纾难,但也希望能尽到应尽的一份力!朕自会铭记在心,感谢诸位的贡献!”

  弘德帝的话,叫大殿中的诸位大臣们,心里都是不由一个“咯噔”,一个念头涌上心头。

  这钱,看样子是不出不行了!

  作为朝中众臣皆知的老抠,弘德帝都已经从自家的口袋里,掏出了三十万两白银去赈济灾民了,众位大臣们要是再不出点血,今天怕是连这太和殿都出不去了!

  弘德帝最后的那两句,什么应尽义务、铭记在心之流,已经是近乎红果果的威胁了。

  意思就是告诉朝中的那些大臣们,你的家底子朕很清楚,该往外头放点血了,不然的话,就是要记在朕的小本本上了!

  而被弘德帝惦记上的那些大臣,又能有几个屁股上是干净的?

  届时秋后算账之下,有一个算一个的,自然是谁都没得跑,也跑不掉!

  收受贿赂什么的,这些人哪个没有?

  而眼下,弘德帝留给这些大臣们自我救赎的机会来了,总结起来就两个字,

  交钱!

  花钱买平安!

  能在仕途上走到如今位列朝班这一步的,又有几个是脑子不好使的?

  自然都是听明白了弘德帝的意思。

  于是乎,只是稍稍迟疑了片刻,众文官们从杨秀臣开始,便即开始零零散散的报起了所捐的银两和粮食,银子从几千两到几万两的数目不等,粮食也是几十石到上千石的都有。

  要说这捐银钱粮食,倒也有些个说头,得要既不能显得自己捞的钱太多,也不能让弘德帝觉得自己是在敷衍了事……

  总之,必须要把握好其中的一个度!

  随后则是众武官捐献。

  等到众人一一捐献完毕,弘德帝取过旁边小太监记下的捐献数量,上下扫过一遍之后,颇为满意的点了点头,笑道:“朕替关中那些受灾的子民们,感谢诸位爱卿的慷慨解囊!”

  众人齐齐躬身,道:“此乃臣之本分!”

  将手中记载着捐献数量的纸张放在一边,弘德帝又道:“既然赈济灾民的银钱有了,那么大家商议一下,今次的赈灾,该是怎么个赈救法?”

  大殿中又是一阵沉默。

  贾璟出列,奏道:“陛下,臣以为,当先最重之事,乃是先行发放救济物资,并派大军镇压,以防动乱!

  另外,陛下亦需下令,减灾区之徭役,以苏民力;同时开放山泽湖泊,允许民众打猎捕鱼以补贴家用;最后,则是要祭祀鬼神,以安民心!”

  弘德帝闻言,点头道:“昭武侯所言甚是!”

  下方,时任左督察御史的林如海,则是对贾璟的建议补充道:“关中大旱,土地非是一年两年所能缓过来,而地力不足则收成不佳,怕是难以养活关中的那些受灾民众。

  陛下当诏令诸民就丰,迁者十之五六为佳,期间道路给粮禀,至所在后,再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如此令民众方有起始之本。

  于此同时,再遣使者随时省察监督为上!”

  听得林如海的策略,弘德帝笑道:“你翁婿二人之策,当互相补充,方为治灾之良策!”

  ……

  而后,弘德帝命内阁拟旨,曰:

  “弘德八年,有陕西所属郡邑,天久不雨,致民生艰难,啮草嘬土者众,饿殍载道,死徒甚多,朕闻之悲戚!

  今特命,左督察御史林如海,统管陕西赈济事宜,五军都督府右都督贾璟,率军镇压沿途流民,以防不臣!

  另,朕念关中百姓不易,特赦往后三年,夏秋税粮悉行蠲免,以苏民力。亦着令关中诸民,择其半数迁徙就丰,沿途道路给粮禀,至所在,赐田宅什器,假与犁、牛、种、食……”

  听得弘德帝的旨意,朝中诸臣皆是躬身行礼,山呼“陛下仁慈圣明”……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