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六百七十六章 美苏之强_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预备役可比。

  而且苏联的动员体制并非到此为止,“隐形部队”成为正规军后,他们自己的“隐形部队”军官班子也会迅速建立起来,使得苏联的兵力源源不绝。在不丢地盘的前提下,苏联能够一直维持超过1000万的军队规模,并将其中500多万投入一线的战斗,这是德国根本无法比拟的。

  综合这些因素,胡卫东认为如果德国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被苏军偷袭到了,很可能连一年都撑不过去就被横扫了,即使苏联像历史上那样被德国人先下手为强而吃了大亏,只要美国提供足够的经济支持给苏联,二战的结局也一样毫无悬念,区别只是盟国要为胜利付出多大的代价而已。当然,这些估测都是排除了中国这个因素的前提下作出的

  因此胡卫东认为,之前确定的疏远轴心国的策略必须作出一些调整,为了让二战打得更惨烈一点、持续时间更长一点,中国必须想办法帮帮轴心国。当然,直接参战是不可能的,那只会将综合国力还很有限的中国拖入深渊

  为了表明中国严守中立的态度,也为了避免给苏联干涉的借口,中国政府最终还是按照原定jihua将德国在华的武装人员统统赶了出去,但与此同时却又秘密与德国进行了zuihou一次jishu交换,与此前都是中国占便宜不同,这次中国政府并没有在价格上斤斤计较,胡卫东一分钱没要就将59式中型坦克的设计图交给了德国,以德国的工业基础,完全有能力将这款具有50年代shijie先进水平的优秀坦克山寨出来,而能够在美苏先进坦克装备部队后继续保持德国坦克的性能优势。

  胡卫东给的59式设计图只是最初的型号,性能与后世的所谓“59魔改”根本没法相比,但在二战时期也绝对可以横着走了,堪比重坦的火力、防御力和强于中坦的机动性、可靠性结合在一起,那简直就是无敌。而且胡卫东考虑到目前各国军队都大量装备了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炮,甚至坦克炮的炮弹也大多采用了反装甲能力超强、并且受炮弹初速影响不大的破甲弹,而特地给59式的原型增加了格栅装甲(可以理解成铁丝网)的设计,这个设计虽然十分简单,但却可以令聚能破甲原理的敌方弹药杀伤效率至少减半(格栅装甲能够令破甲弹完全无效,但是它无法覆盖整个坦克,所以实战中也就能够令破甲弹毁伤坦克的效率减半,当然这已经很不错了),并大大降低坦克被彻底摧毁(无法修复)和人员死亡的概率,并且对坦克性能的影响相当有限(最大时速降低两三公里而已),实在是惠而不费

  注1:当时苏联的很多新式装备性能并不比德国的差,但装备部队的数量还很有限,因此战争初期德军的武器装备优势还是很明显的。而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后,苏联的新式武器虽然开始大量装备部队,但因为前线急需的缘故而不得不降低质量以加快生产速度,结果苏军武器装备与德军的差距不但没有减小,一段时间内反而进一步增大了。(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