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二章 一夜长谈(下)_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控的,并且不能损害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这是基于自鸦片战争以来一系列丧权辱国的条约和西方列强不断加强的经济侵略;而胡卫东相同的看法。则是因为历史上“以市场换jishu”策略的失败

  虽然客观上当时几乎毫无限制的外资引进解决了中国当时严重的失业问题,并借外资的liliang培养了大批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产业工人,为中国成为shijie最大的工业国打下了基础;但在这个时空,由于海外支部的杰出贡献,赤色党通过与美国之间的贸易以及和德国之间展开的秘密合作。引进了总价值超过50亿美元的无数jishu、设备乃至人才,如果按可比价格计算的话,这甚至超过了改革开放前二十年引进外资的总和,而且还几乎全都是可以大幅度提升中国综合国力的有效引进,其对中国工业和科技发展的帮助怎么高估也不为过。同时,在巨额资金的推动下,各大解放区蓬勃发展的工业只会令赤色党担心合格劳动力的不足,失业问题至少现在来看还很遥远。

  更加重要的是,通过中德之间的全面jishu合作(也不能忘了之前的引进工作),中国的绝大部分工业部门都有望在五年之内达到战前、乃至当时的shijie先进水平,虽然由于基础薄弱严重影响了中国jishu升级的能力,当中德合作结束、那一百多万外国专家和工人也大都离开中国之后,在一段时间内中国与先进国家之间的科技差距将会不可避免地再度拉大,但据胡卫东估计,再不济也就会被拉大到十五年(事实上,由于来华外国人战后是在十年之中分批离开中国,并且还有两三成留了下来,加之中国在二战期间也赚到了不小的红利,因此这个差距最大时也就十年左右。),之后差距就将毫无疑问地再次缩小,而即使是十五年的科技差距,也远比历史上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外差距要小得多,而且因为工业化开始更早,这个时空中国的整体工业实力就更非当时可比了。

  (PS:历史上解放后初期的苏援虽然也转让了不少当时还算先进的科技,但都不是苏联当时最先进的,至少也差了五年,而且苏联只提供了jishu设备和人数与在华时间都远远不足的专家与技工,其中的大部分咱们都得自己慢慢消化,这一耽搁就至少是十几年的差距了,与这个时空中德双方的合作研究根本无法相比。而且历史上的苏援项目门类较窄,基本上只包括军工以及和军工有关的重工业部门,结果导致新中国虽然某些部门迅速接近、甚至赶上了shijie先进水平,但大部分行业却还与shijie先进水平存在着至少半个世纪的差距,因此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与西方的差距远比现在很多人以为的要大得多,而且这种极不平衡的工业化状况对于新中国的jishu升级也十分不利。相比而言,这个时空中国的jishu引进更加全面,因此基础也就打得更扎实,尽管全面的引进很大程度上只是因为老美不肯转让太多与军事有关的科技和设备)

  正是有了这样的底气,胡卫东才敢于提高外资进入的门槛,想来投资可以,但必须对中国有实实在在的帮助,可以是中国尚未掌握的科学jishu,也可以是先进的管理或者经营方法,类似后世那些低jishu含量的外资企业想要进来,那是门都没有。而如果确有中国急需的jishu或者其他资源,解放区乃至后来的新中国政府则会给予超规格的优惠条件,这一条同样适用于国内的企业。值得一提的是,类似福特公司这样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还是可以享受到不少优惠条件的,但这些顶级的工业巨头来华投资的话,jishu含量本来就不会低到哪儿去(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