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四十一章 一夜长谈(上)_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多目前中国工人很难完成的工作,但他们终究是外国人,而且因为翻译严重不足。目前我们基本只能将他们组成一个个企业单位,通过给他们下达生产任务来获得他们的帮助,却不能指望他们帮我们培训多少技工”,胡卫东讲到这里,眉头紧锁的太祖忍不住点上烟狠狠抽了一口

  而这时胡卫东却说出了这一夜长谈中最有分量的一段话。“中外国情迥异,我们即使发展胜过了国外,也不能说就做对了,因为有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在,谁知道我们就不能做得更好呢?发展不如国外,也不能说就一定做错了,因为先天条件不同。就拿澳大利亚来说,那么大的国土、那么多的资源,却只有几百万人口,随便卖点资源就可以让国民全都过上富足的生活,这是我们无论如何努力都比不了的。因此外国的情况并不能作为准确的参照物,而如果国内保留一部分私有制经济,让它们在同等条件下与公有制经济展开竞争,那就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问题。如果我们的公有制企业还不如私有制企业搞得好,就说明我们在管理或者其他方面存在不足,需要作出改进,必要的时候我们的国企与集体企业甚至要向那些搞得很haode私有制企业学习。”

  太祖微微点了点头,但还是强调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这是自然,事实上私企两极分化严重,从整体上看,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不景气的私企都会占到很大一部分,我们就算要学,也只会去学那些最haode。”,胡卫东笑了笑继续说道,“而如果我们的公有制企业搞得比私企好,则可以说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事实上这种可能性无疑是更大的,有了国内的私企作为反面的对比,广大干部群众就会理所当然地一直相信我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否则在内外敌人的恶意引导下,他们就很可能会拿中国的生活水平和西方列强相比,可中国毕竟基础薄弱,而且人均资源严重不足、外部环境又十分恶劣,就算社会主义制度再怎么优越,短时间内也根本不可能追得上已经发展了几百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敌人就有了理由来质疑我们所选道路的正确性,即便这根本就是诡辩,但大部分老百姓却都只能看到眼前,一不小心就会被蛊惑的”

  “你这娃娃什么都好,就是精英意识强了点,群众并不像你以为的那样短视和愚蠢,他们的眼光是雪亮的!要相信群众!”,太祖听到这里怫然不悦,但他心底里其实也知道,至少目前、大多数国内群众确实还存在着胡卫东所说的种种毛病,因此很快就放缓了语气,对胡卫东笑道,“言者无罪,你接着说。”

  注1:在二战之前苏联的出口商品一直都以矿产为主(战后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例增加,而农产品反而开始大量进口。),工农业剪刀差的作用更主要体现在保证国内工业品的销路和国内各阶层的收入分配上,与出口创汇关系不大,这与中国的情况完全不同。可以这么说,苏联即使不利用工农业剪刀差,工业化也一样可以完成(不考虑外部威胁的话),只不过速度会慢不少,而历史上的新中国如果不靠这个办法,重工业根本就发展不起来。(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