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五十七章 鬼子的戈兰壕_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能够完全理解这种独一无二的战术,但这在马仲英眼里却根本不是问题,只要他们各自完成自己的命令。这种战术自然而然地就能打出来,就像他当年以区区几千骑兵(步兵的话难度反而要小很多,骑兵目标大又没有工事掩护,在重火力面前完全就是活靶子啊。)打败拥有飞机坦克和大炮助阵的苏军一样

  对于日军的南北夹击,胡卫东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先北后南”的作战jihua,打算先集中兵力配合装甲骑兵师消灭南下的那20万日军,再回师南下迎击渡过淮河的北上日军,但这个战役的进程却与胡卫东的估计大相径庭,不过擅于临机应变本来就是名将必备的素质,何况这意料之外的还是惊喜

  某日上午9点左右,南下日军浩浩荡荡的队伍刚刚离开新的宿营地还不到一个小时,就听到远方传来了不绝于耳的嘈杂声,有经验的日军官兵当即大叫道,“注意!注意!支那人的战车来了!都不要慌,反战车小组各就各位,其余人等就地构筑反战车壕”

  不得不承认日本人同样擅于学习,当初因为胡卫东而提前问世的“戈兰壕”让鬼子的坦克装甲车吃了大亏之后,日军很快就学会如何挖掘与布置这种简单有效的反坦克野战工事,并迅速在军中推广了开来,如今反而成了鬼子用来对付十五集团军装甲洪流的利器,这不能不让人慨叹一句“出来混,早晚都是要还的。”。

  不过胡卫东对此早有预料,装甲骑兵师的官兵们也都接受了相应的教育,熟知这种反坦克壕的特点,自也明白如何应付,“戈兰壕”设计得再怎么精妙,终究只是死物,人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而且以坦克的速度,听到坦克的声音之后才开始挖掘反坦克壕,至少日军的外围是无论如何也来不及的,而且不能忽视的是,日式坦克体积小、重量轻,因此履带碾过地面所发出的噪音也要小得多。此外,二战时期的日系坦克那操蛋的履带设计虽然严重影响了可靠性与承载重量,但却意外地降低了噪音,这无疑令日系坦克隐匿方便的优势愈发明显,虽然坦克大战中就是一盘菜,但是偷袭阴人的话倒还是挺好用的。

  在这两大因素的影响下,鬼子发现有大量战车正在接近的时候,距离其实已经相当近了。马仲英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直到日军的火炮发出轰鸣之后,他才下令拖在后面的那七八十辆75mm自行火炮对敌压制炮击,尽管这些自行火炮上装的是当初缴获自日军的75mm野炮,即使其中射程最近的型号也能打到10公里开外

  即便只是75mm口径的野战榴弹炮,七八十门的话火力也相当猛烈了,几乎和鬼子一个特设师团差不多,何况这些火炮打出的还都是采用了空爆弹设计的强力杀伤榴弹,对鬼子的步兵和炮兵杀伤力之大难以用言语来形容,而且冲锋在前的那两百多辆坦克和装甲车也不是吃素的,各种口径的坦克炮与各式机枪直接将当面之敌犁了一遍又一遍(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