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零九章 材料为王(下)_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机容量很快就超过了3000千瓦,再后来更是达到了5000多千瓦

  虽然单位装机容量的生产成本始终还是高于励磁式发电机,但是生产速度却快了何止十倍?jihua经济模式不太需要算经济账的特点因此再次体现出了优势,靠着近乎疯狂地生产中型永磁式发电机,中国的年发电量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由不入流一跃冲到了shijie第二,使得中国能够及时成长到有资格参与二战大蛋糕的瓜分的程度。其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炼铝工业的飞速发展,须知炼铝最大的消耗就是电能,有了足够的电力,铝的产量就很容易上去。而铝的产量一多,便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替代铜作为电线材料,而电线的成本一降,电力工业自然就发展得更加迅猛,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而jihua经济模式对于这类简单的循环有着极大的加成作用,“电力奇迹”也正是由此发生在中国的土地上

  光有配方和工艺,如果没有必需的原料。一样是造不出那些超强材料的,胡卫东现在得以尽展其才,边区矿业的蓬勃发展无疑帮了大忙。除了之前已经能够满足需要的矿产资源,锆、钛两种金属的成功自产与稀土和钼产量的激增才使得胡卫东能将记忆中的那些高性能合金不打折扣地生产出来。锆在中国储量很小。中原边区更是没有多少,但因为用量极低就足以令合金的硬度极大地增强,而且锆石还是一种宝石,又称为风信子石,只要舍得花钱,在市面上收购起来并不困难,因此省着点用还是够的。难点倒是提炼,不过只要jishu难题解决,对工业基础的要求却并不太高,因此边区很快就有出产了。

  钛在中国储量很大,中原边区也有不少分布,尤其值得高兴的是,还大都是冶炼较为容易的金红石(天然二氧化钛)。虽然冶炼成本很高,但是胡卫东只是要些钛作为贫铀等合金中的微量组分,并非要生产后世航空航天等领域所用的高钛合金,所以完全够用。

  稀土和钼在中原边区早就有了出产,但是两者用途极广,基本上只要是有性能要求的合金(包括钢材),里面多少都得加一点,这积少成多,需要量就大了。好在目前边区恰恰开发出了两个shijie级大矿,白云鄂博的稀土矿在后世人尽皆知,而汝阳县的东沟钼矿也一度是后世中国最大的钼矿。其中东沟钼矿在后世因为两个原因而备受诟病,一是这个经济价值2800亿的shijie级大矿竟然被地方干部以30万人民币的价格卖给了私人,造成了空前绝后的国有资产流失,二是私营企业开发过程中以追求利润为中心,结果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而这两种情况在国有企业开发下都不可能发生,但私营模式下却比比皆是,长久下来,国家人民的损失更是天文数字,这也正是胡卫东两辈子都极端反对私营企业进行矿业开发的最主要原因(另一个原因是贱卖资源的问题),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