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六十九章 商业天才_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中福股份的发展,毕竟“时间就是金钱”,无疑是十分正确的决策。

  而就连老福特也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离开美国之后不久,毛泽民已经开始为中福股份手中最大的收入来源――米纳斯油田寻找买主,以规避未来太平洋战争的风险。米纳斯油田不但储量远比德奥油田大得多,而且开采成本也低得多,因此预期利润超过了150亿美元,即使考虑到荷兰殖民政府收税的因素。也无论如何不会少于100亿美元。如果按照出售德奥油田的定价规则,那么售价将高达30亿美元以上,这样一笔巨款当今shijie上根本没有一家财团能够拿得出来,即便因为老福特出于美国人的自信而不肯将其手中所持股份出售,使得毛泽民只能单方面转让中福国际所持米纳斯油田的3成股份,也即是10亿美元,但这一数字同样超出了目前shijie上所有财团的短期支付能力。

  也正因为这样,毛泽民才在米纳斯油田刚刚投产才几个月之后就开始着手此事,他很清楚,美国的那些金融寡头财力有多么雄厚,虽说一口气卖出没人吃得下,但如果从现在开始就分批卖出,那些金额巨鳄绝对有足够大的好胃口(比如老洛克菲勒资产最多时也就二三十亿美元,但他一生中光是慈善和捐款的总金额就高达25亿美元,当然,这老不死的活得也忒长了点),而且因为有了竞争,售价肯定也会更高一些

  另一个例子则是毛泽民利用胡卫东所教的流水线造船法,强势杀入美国造船业,生产同类船舶只需要花费同行三分之二的时间,而成本却降到了它们的四分之一(其实是美国人工成本太高),其他的美国船厂如何能够竞争得过?本来这毕竟只是一种生产管理方法,别人只要学会了就完全可以回到同一水平线上,但是毛泽民并没有急于进军造船业,而是先通过前文提到的各种方法积累下足够的资本之后,才突然大举进入,因为资金雄厚,一开始就有规模效应,使得流水线造船法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别的造船企业就算偷师成功,也依然无力与中福股份抗衡。而毛泽民则毫不客气地借势压人,一口气连续收购了几十家造船厂,在短时间内崛起为美国、乃至shijie上最大的造船业巨头

  尤其难得的是,毛泽民对于美国的法律政策也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他并没有谋取垄断传统的造船市场以求暴利,而是果断地将大部分产能转入了集装箱船的生产,利用公司独享的专利保护规避了“垄断”的指责,却在事实上几乎完全垄断了新兴的集装箱船市场,“钱景”即使与暴利的尼龙丝袜相比,也毫不逊色

  类似的情形还出现在同样是新兴的石化行业,中福股份因为当初胡卫东的要求预先买下了很多重要发明的专利,当这个行业提前爆发时,便占据了先机,中福股份现在已经垄断了美国超过一半的石油化工生产,并利用新兴的催化炼油jishu挤进了利润丰厚而且市场广阔的炼油业……)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