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三十一章 红三方面军_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鬼子交战时。兵力太多有时不但不是优势,反而不利于快速展开、更不利于避开日军的空中侦察,同时对鬼子的飞机大炮来说也是再好不过的靶子,而且目前中原苏区的首要工作是发动、组织群众和镇反剿匪,因此某种意义上来说地方部队和民兵甚至比野战部队更加重要。为此胡卫东提议压缩完全脱产的野战部队数量,一方面降低根据地群众的负担,另一方面则将裁下来的人员分配到地方上加强守备部队的实力和民兵组织的建设。这个方案得到了张浩的大力支持,而伟人也因其符合自己的“人民战争”思想而大加赞赏。…,

  胡卫东估计,改编完成之后。红三方面军的四个军兵力都会在25000-28000之间,加上教导师等方面军直属部队,野战部队的总兵力约为十二万多人,而与此同时中原苏区地方部队的数量却能够猛增到十五万人以上,半脱产的基干民兵数量则超过二十万,至于仅仅利用空闲时间进行军事训练的普通民兵。更是可以突破二百万人(不过完整的民兵体系还需要1-2年时间才能完成)。地方部队和民兵的战斗力虽然不能与精锐的红军野战部队相比,但却为其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补充兵员,还培养了为数众多的军事人才,而当日寇全面入侵之后,他们更是一跃成为对日全民抗战的主力,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从北上山西算起,胡卫东已经离开根据地差不多有小半年了,其间各方来投的人才络绎不绝,特别是红十五军挺进华北痛歼日寇而成为海内外华人心目中的英雄部队后,中原苏区所能吸引到的人才就更多了,除了那些原本就在华北而直接投军的大学师生、以及胡卫东亲自派人特别邀请的重要人才之外,更有很多人不顾路上的艰难险阻,千里迢迢赶到了洛阳,其中甚至有不少还是不远万里从海外归来的,例如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内燃机研究室的研究生郭栋材,留学英国的冶金博士张华清、日本早稻田大学电机系的毕业生程明升,德国柏林工业大学钢铁系的陆达等等,其中最令胡卫东惊喜的,莫过于之前还在德国维次堡大学化学研究所进修、听说了红十五军抗日威名与青霉素的抗菌奇效后依然中断访问学习而毅然回国来投的后世新中国药物化学之父――黄鸣龙

  历史上黄鸣龙最著名的科学成就是意外发现并总结出了“黄鸣龙还原法”,但对于新中国来说,他在应用化学、尤其是药物化学方面的贡献要更加重要得多,其中新中国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国产化几乎是黄鸣龙凭着一己之力逐一解决的,若非如此,后世便宜到药厂都不愿生产的地塞米松、可的松等皮质激素只怕还得长期高价进口,而胡卫东最看重的,也正是黄鸣龙在药物化学合成方面的天赋与才能(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