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6章 第一百七十六章_科举文继母养儿日常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道,策论题目两道,拢共只五道题。

  算起来比前头第一场题量少了很多,而且这两种体型,对自家几个少年来说都不是短板,沈翠看着就放心不少。

  但她不知道的时候,题量减少的同时,难度也大大提高了,像那策论第一题,上来就是问赋税的,而且问的还是举人免赋税这个制度。

  在本朝,考上举人之后,就可以免除二百亩田赋。

  举人家若是富裕,靠着这个制度,多购置一些田地,家财自然积攒得更快。

  若是家境本不好的,便可以收取旁人的费用,让他人把田地挂靠在自己名下。

  所以老话常说‘穷秀才,富举人’,光靠这一项制度,举人想不发财都难!

  这制度是前面几朝就延续到现在的,存了数百年都未变过,自然有其道理存在。

  首先是鞭策了读书人上进,虽然举人已经可以当候选官员了,但若只是家境普通的,无人际关系又无钱财疏通的,不知道哪年可以候补上去。

  而这个免除田赋的制度就直接多了,足以让一个家境贫寒的学子立刻摇身一变成为田家富翁。

  且他们都是奔着当举人去的,若是直接驳斥这个制度不好,则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步。

  甚至考官们也都是这个制度的受利者,在他们面前把这制度贬的一文不值,能落着好?

  但乡试拿这个题目来问他们这些考举人的秀才,自然也有其深远用意在。

  一味只夸好,则显得没有主见,眼中只有即将到手的利益。

  所以得把话分两头,先肯定开国皇帝延续这一项法规的功绩,造福了许多寒门出身的学子。

  再分析其中不好的、适当需要改革的地方。

  这可难怪穆二胖了,他毕竟是几人之中,年纪最轻、阅历最浅的。这种需要联系实际民生情况来写的题,对他难度真的不小。

  想了许久,穆二胖突然想到了一件事。

  那还是早二他回乡考县试的时候,他大哥已经是连中四元、声名赫赫的解元了。

  那时候她姥跟她娘提了一桩事,恰好他听了一耳朵。

  那会子郑氏说的也不是别的,而是问沈翠说:“我听人说举人可以免好多田税,那穆云川都没回这乡里,直接去的京城,京城那地方寸土寸金,他名下应该还没置办田产吧?”

  沈翠无奈道:“确实是有这个制度,但穆云川自己没置办,想来就是不想靠这个发财。您好端端的怎么提这个?”

  郑氏道:“我自己肯定是想不着的,这不是有人告诉我吗?你大嫂娘家那老婆子,想把他们陈家的田挂靠在他名下,还答应给三成赋税的好处。我一想三成赋税,若是咱们自己弄,挣得肯定不止这个数儿!咱家现下凑凑,怎么也能置个十来亩良田,先挂到他名下去。就算往后他要自己置办田地了,把咱家的挪出去,那也是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