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77章 改变_重回七七种田养娃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聊一聊,一天也就这么过去了。

  正月初二,是许家兄弟团聚的日子。

  许成厚早就发话了,分家以后,不管都在哪儿,正月初二必须回来。

  许世先、许世安都在松江河,离着近便,带着媳妇孩子很早就到了。

  倒是许世德住在大营有点儿远,好歹赶上一趟沿零车,夫妻俩抱着儿子,上午也赶了过来。

  一大家人,在许世彦这儿聚齐了。

  大过年,许成厚自然不会再跟儿子们计较,所以态度还行。

  尤其是见了孙子孙女们,老爷子顿时乐开了花,赶紧掏出一叠红包,每个孩子都发两毛钱。

  见老爹没有生气的意思,许世先几个也都松口气,坐下来跟父母还有兄弟们说话聊天。

  “呦,老三,你家这连收音机都有了?

  缝纫机、收音机、自行车,加上你手腕子上的手表,三转一响让你凑齐了,可真行。”

  许世安一看箱子上摆着的收音机,眼睛都瞪的老大,要说不羡慕,怎么可能?

  “老三,以后有啥挣钱的事儿,记得喊上哥哥啊,你说我这俩儿子呢,也得多挣钱不是?”

  许世安凑到弟弟跟前儿,笑嘻嘻的说道。

  许世安、许世先都搬到了松江河,落户在菜队了。

  这菜队呢,实际上就是林业局职工的家属队,指着种菜卖给林业局职工。

  每年春天开始干活,干一天活,队里借给一块钱工资,等到秋天采全都卖出去之后,队里给结算工资。

  到了冬天,基本上就没啥活,只能闲着。

  许世安、许世先搬过来的时候就入冬了,他们夏天没在菜队干活,自然也就没他们的工资。

  这阵子,就全都指着薛秀琳和魏明荣的工资过日子。

  可两家都四五口人呢,那点儿工资够干啥?

  也就多亏从大房子搬出来的时候,还分了些口粮和钱,不多,加上之前攒点儿,好歹能坚持一阵子。

  许世彦看了看身边俩哥哥,心情有点儿复杂,高兴中隐藏些许担忧。

  因为他的重生影响,两个哥哥的命运轨迹也跟上辈子不一样了。

  原本,大哥许世先应该是在七九年开春,落户到东岗公社参场。

  许世先从大房子搬到东岗,没啥根底,都是干些出大力的活。

  冬天公社参场采伐,许世先上山抬木头。

  抬过木头的人都知道,一根大木头四个人抬,必须步调一致,喊着号子齐用力。

  有一天抬木头的时候,许世先在前杠,大家伙正喊着号子往上抬,结果后杠一个趔趄。

  这一下不要紧,许世先的脊椎伤着了,伤好之后弯着腰直不起来。

  好在他是新伤,背着钢背心儿两年,愣是又矫正了回来。

  但也因此,许世先没法再干出大力的活。

  幸好七九年冬天以后政策改了,允许退社单干,允许开照相馆、饭馆、理发店等个体行业。

  许世先会摆弄照相机,就开了个照相馆,反正也能糊弄着过日子。

  许世先夫妻都脑子活泛,从东岗搬到松江河,买空地自己盖房子,盖完住两年再卖掉,就指着倒腾房子挣了些钱。

  后来两口子又跟人合伙,经营人参买卖,从这边收购了红货,去南方卖掉。

  最红火的时候,都是成车皮往南方发货,钱都是成皮箱的往回拎。

  只可惜九一、九二年,人参行情大跌,港商不收货了,这人参的买卖也只能中止。

  之后许世先就只能倒腾点儿小买卖。

  有之前攒的家底儿,老了之后又办理了家属工退休,日子也挺自在,比许世彦过得好多了。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